close

還記得從小高一開始吧!
每年的寒暑假不是參加救國團的活動
就是帶著社團的伙伴們上山下海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再不然就北大服嚕啦啦的帶隊遠行
這些遠離世囂的活動
不論是北橫的福巴越嶺縱走,南湖大山,奇萊山,大霸尖山
或者是瑞里草嶺健行,六龜泛舟,南橫的梅山到利稻
都只為了想要實現一個年輕人對自我生活能力的提升
我想這在許多人的血液裡都流著共同的生命元素
那就是飄鳥精神
這是一群德國的青年在19世紀末所發起的運動
他們想到學習"候鳥"的精神,藉著大自然的力量
在大自然中歷練自己的生活能力
要自己走出城市,走出那個世俗價值已約定成俗的框架
要自己迎向自然,迎向那個育養萬物孕育生命的天地
這樣的精神對一個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而言
是生活的磨練是生命的洗禮
我很慶幸自己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這樣的訊息
並在心中發芽滋長茁壯
現在環顧四周,還不時展現生命潛能的
大概他們的體內都埋藏著這樣的元素"飄鳥精神"
這使得那個不安份的靈魂
得以一再的攀越巔峰寫下歷史
還記得小學時參加童軍團的全國大露營
大夥從建立營地,尋找水源,無具炊事,野外求生
再到團隊紀律,責任分工,任務指派,成果分享
都一再的發掦這能使生命更發光發亮的偉大精神
而今,台灣這樣的活動少了
青年學子們的活動愈來愈局限在人造叢林中
攀岩的地點不再是天然岩場
泛舟的水域不再是長江大河
漆彈取代了野外求生,直排輪取代了森林健行
而剩餘的時間,同學們總急急於在一定的時間內修完所有的課程
然後取得一定的學位
最後當然就是投身於職場,葬身於職場
因為台灣的價值是扭曲的
社會上總給知識份子過高的評價,而又給非知識份子過低的對待
這種極端不等價的偏差
造成知識份子有著發達的腦和嘴
而其手腦協調能力或者肢體發達程度完全無法跟上動物進化標準
至於另一群非知識份子則剛好在天平的另一端
即使有著高度的體育成就或藝能表現
但少了腦和嘴的訓練就彷彿少了一階社會地位
這樣的結果,使得台灣只能活出"群體的生命"
這種現象日本尤其明顯
但在歐美"飄鳥精神"省思的結果
比較容易讓人看到百花齊放萬鳥爭鳴的現象
他們對各方面的成就所給予的掌聲
絕不亞於對博士的肯定,甚有過之而無不及
歐洲皇室的子弟在高中畢業時
並不直接進入大學就讀,他們都會先安排一趟不拘泥時間的遊學
看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志向,再決定大學修息的內容
再早一些,古時候的歐洲,學生是不遠千里
找尋自己要追隨的老師
然後千方百計的要留在老師身邊
不只學老師的學問,更學老師灑掃應對進退的人生哲理
跟隨在老師身邊,察言觀色的近身學習
不但學老師的思想言論,更要學老師在舉手投足間的雍容氣度
這不僅僅是學問,這更是品德,智慧,美學的具體展現
這種師徒制的技職教育,在現行的歐洲還仍然保存著
這哪裡是一個博士學位所能道盡
在這樣一個飄鳥精神下開展出來的社會文化
每個人都比較能活出"自己的生命"
無論你在那個領域那個階層,大家都有機會
且掌聲是一樣的,尊敬是一樣的
不過大環境是一回事
只要你有飄鳥精神,你就是候鳥
你能夠突破環境的障礙,飛越自然的藩籬
你可能出現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你可能落地成就任何一番事業
你有無限種可能,只要在你心中
埋下飄鳥精神的種子
飛吧!去鍛鍊自己去發現自己
飛吧!去找尋自己的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汪飛白...痞客 的頭像
    汪飛白...痞客

    汪飛白的部落格

    汪飛白...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