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大學時我讀到一篇文章
上面有著這麼一段敘述
大意是"大學時班上常常出現一對對所謂的班對"
"而這些曾經海誓山盟的班對,最後能成為眷屬的機率趨近於零"
"這樣的結果是一個統計數字,但沒有理論的根據"
我想最可怕的就是當一個現象發生時
我們只能看到統計的數字,卻找不到理論的根據
但就因為它是個統計的數字,即表示這是一個存在的事實
而沒有理論根據作佐證,所以讓人摸不找頭腦,教人有些莫名其妙
第10名現象正是這樣的結果
根據大陸針對目前社會上的精英進行調查
發現這群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領袖們
其在學成績普遍的落點多在第10名這樣的位階上
當我們回想學生時期大夥追逐名次的那個年代
第10名是個多麼引不起注意,多麼不顯眼的位置
很多人拼了命的角逐第1名的頭銜
每個人拼了命的讀,讀了好多這一輩子可能永遠用不到的東西
或許那是一種思維邏輯上的訓練
也或許那是一種思想領域裡的啟發
更或許那是一種對未知大腦的一種探索
探索每一個人對各種不同知識領域的反應及能力
但對分數錙銖必較,對名次寸土必爭的奇特現象
它所可能遺失的是一種人與人的對待
是一種人文素養的培養
是一種狹隘視野偏差價值觀的集成
是一種只發展大腦而任令其他感官退化的訓練
我們要開發我們的知識領域,我們要鍛鍊我們的大腦皮質
但我們有必要非得擠破頭的站上那個對我可能極為辛苦的第一名寶座
然後每天戰戰兢兢的擔心隨時會被擠下來
"第10名現象"在我的印象中美國也做過類似的調查
其結果趨向同一個統計數字"第10名"
沒有理論根據,就只是一個統計數字
但足以令我們尊敬這一個教人深省的現象
東,西方對教育的想法及看法乃至於設計上即便有著天壤之別
但第10名現象竟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教育思維裡
這就更令人好奇背後隱藏的那個找不到理論根據的理論
我想是"多元發展"吧!
第10名的同學在智能上的啟發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同時也注意到了其他不相容領域裡的發展
譬如體育的成就或藝術的表現
當然也包括了群我關係的建立及對周遭環境的應變能力
說穿了就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但這說的簡單,能夠兼備者幾稀呀!!
單就科學,體育和藝術這三個極為不同的學習領域裡
能兼具二者而教人望其向背者
就己少之又少,更遑論三者得兼呀!
科學者腦力之極至,體育者肌力的極至,藝術者感情之極至
而五育並重所帶出的多元發展不正隱隱然的指向第10名現象的結果嗎!
所以呀!有些在校園裡看不見的分數
它將很公平的加在每一個得分的同學身上
雖然看不見,但它卻是很巨大的哦
譬如你發自內心不經意的攙扶著老人家過馬路
你的德育看不見的加了兩分
又譬如你暗自的在兩個即將要產生誤會的好朋友間說了好話
化解了一場無聊的爭端,你的群育看不見的又加了兩分
你除了讀書也打球,除了打球也彈琴
而且是認真的讀書,認真的打球也認真的彈琴
那你又悄悄的在體育和美育上加了許多看不見的分數
最後這個社會真正出人頭地的是五育總分高的同學
而不是智育的分數而已
說了這麼多,彷彿在暗示大家第10名是個令人追逐的名次
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第10名也是努力得來的呀,況且重點不在第10名
重點在你是不是"多元發展"你是不是"五育並重"
我們也看過許多的第1名各方面都很傑出
那這樣的第1名就是名副其實的第1名,沒有半點勉強
我們該給予掌聲並且甘於且快樂的做我們的第2名或第10名
台灣的教育,學校的學習都倒向智育的發展與訓練
所以呀!讀書之餘,多培養些美學的基礎,鑑賞的能力
多發展你的肌力,讓你的手腦律動看起來自然而協調
多培養看人的能力,看他的眼睛在說話,看他雙手流露的表情
看他一舉手一投足欲言又止,話中帶話的本領
總之,想說的是,第10名現象只是化學反應下的一個產物
而反應物就是"你"和與你有關的一切
好好加油吧!不管你是第幾名
只要你掌握住多元發展五育並重的精神
我深信你的明天是令人期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汪飛白...痞客 的頭像
    汪飛白...痞客

    汪飛白的部落格

    汪飛白...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