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島一村"中"關於今晚的演出"的序文裡
有這樣一段文字
所謂"族群融合",對這一大群飄洋過海,離鄉背井的人們而言
必須從自己周遭開始做起才行,眷村裡住著來自中國四面八方各省各民族的人們
方言不同,生活飲食也大不相同
大家所擁有的,是共同的貧窮,共同的苦難,共同的鄉愁
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從來都沒有族群藩籬的問題
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同根一氣的好兄弟
就連和我一起長大的四個好朋友中,就有三個是來自傳統的本省家庭
即使在我大學行腳走遍台灣,用我那三腳貓的台語推銷報紙掙取學費時
我都可以感受到台灣人的包容與純樸是多麼偉大的力量
這教我從小就養成的人本思想,更鮮活的印證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當然這和後來少數政客操弄的族群對立,令我十分的難過與失望"
在"關於今晚的演出"的序文中,又有這麼一段文字
這一個龐大多元卻又被歸成同一族群的人們
從離家,到想回家,到"這裡就是家"的過程是一段動人而特殊的歷史
屬於台灣,屬於華人,屬於人類
記得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要我同時記住"不要忘本"及"這裡就是我的故鄉"
當我慢慢長大,我依從父親的心願,修祖墳,照顧在苦難中生活的叔伯們
當然我也同時在這個新故鄉裡建立美麗的家園
我常在思考,流傳於父與子之間,流傳於家族世代間的道理是什麼?
我們有什麼價值是這麼一直流傳下來的...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逝去的流水,逝去的光陰
那流傳在這中間的是什麼?
"寶島一村"讓我笑中有淚,淚中有著深深的反省
在現今的台灣社會裡,我幾乎找不到一個像眷村這樣的環境
是那麼的適合小孩子生活長大...
記得在前幾天(12月3日星期三),聯合報名人堂的"台灣所過最好的日子"專文裡提到(作者:舒國治)
你若問台灣有些深有見地的家庭主婦(或主夫)
"在台灣生活,你最希望住在什麼樣的環境裡?"
她會說:最希望我們家那幾個小鬼能一天到晚在巷子裡玩,在地上爬
有其他家庭的小孩玩在一塊,要打滾就打滾,要吼叫就吼叫
到回家時永遠玩得一身汗,而我完全不需擔憂危險或什麼的...
有的則說:我希望小孩子上學放學可以走田埂
一路上伴著蝴蝶,蜻蜓飛舞而行
常常手上還揮著一根竹竿,這裡拍拍那裡打打
像是赴學途中便是快樂的大自然之旅
還有的說:我希望後院可以曬衣服,更偉大的是
能在烈日下曬棉被,那些飽吸陽光的棉質衣物,釋放出一襲植物真實的本色香氣
晚上蓋在那樣的被子裡睡覺,連夢也變美了
更有人說:只想住在簡簡陋陋的平房裡
有一小院,院裡有棵樹,樹上結果子,要不就開花
像有些晚上開,香氣襲得路過的人心神蕩漾
又有人說:平房最了不起處,在牆,牆外,常是外面的世界
你永遠在牆內遐想與度測,有人拍球,你會猜想是小明嗎?
有人吹口哨,你也凝神揣測,會是某個哥兒們的暗號嗎?
至若牆外放鞭炮,你真想探頭去看一看是怎麼回事...
然而牆要建在巷弄阡陌之中,也即,牆與牆要能夾成巷弄
而巷與巷要能一條接著一條,如此的阡陌,所形構出的的群落
才得蘊涵出溫暖的人煙氣息
於是小孩在巷內爬地,打滾才不會有危險
甚至深夜偶傳賣餛飩的敲梆子聲,賣麵茶的汽笛聲
或"燒肉粽"的叫喚聲才會真的悠悠出現
這正是我成長的環境"眷村",也或者說是更早時期的北京"胡同"
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價值"清苦,簡陋,倫理,夢想"
當然我們也有著共同的快樂
父親的顛沛流離,我沒有參與,也只是從父親的口中勾勒完整的故事
但返鄉探親,照顧親人的願望我接棒了...
我想人生何其短暫,能夠發揮生命的一點點價值就火樹銀花的奉獻吧
想著父親的一生,再想想自己微薄的力量
怎能不好好實踐這一路下來父母師長對我深深的期待呢...
在偌大的國家戲劇院裡,在滿場近一千五百多個觀眾席中
我感動的不能自己,因為這是我活過的故事,這是老爸的一輩子
當王偉忠在謝幕前的最後一席話開始
我的雙手在空中來回揮舞著,我以不斷的掌聲表達我的感謝
一直拍到我的手酸了麻了,但長長的謝幕裡我就這麼奮力的拍著手
直到布幕真的下垂,一場教人無法言喻的戲落幕了
但我的眷村記憶依然延續著
那個在腦皮質紋下的刻痕,將一直喚醒著我所有良善的價值
那怕黃河之水天上來,那怕奔流一去不復回
我都將與你共飲"長江水"...
- Dec 11 Thu 2008 01:33
"寶島一村"舞台劇---下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