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延續著上一篇三種"自我狀態(F,A,C)"所反應的人格特質
今天我想要回到現實面
在現實生活裡,一直都存在著真實與虛幻的模糊地帶
也就是說,我們分不清楚什麼樣的話是真實可以實現的
而什麼樣的話卻只是個夢話
小學的時候,很多人都寫過這樣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
當然我們知道那只是小學生安慰大人的夢話
如果不小心,小學時寫自己的志願是要當總統,而後來也那麼不小心的成為總統的
那多半的成份是屬於"瞎貓碰上死耗子"
因為呀!小學生心裡面的總統不等於現實生活中的總統
我們也常常聽到很多男生在女朋友面前
信誓旦旦的保證,妳是我今生的新娘,我一輩子的白雪公主
我要讓妳一輩子無憂無慮的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絕不讓妳的手長繭,絕不要妳為我流一滴淚
這最後,最可能的結果是,那個被夢話沖昏頭的新娘
每天噴著眼淚,跪在地板上擦地,碰到頑強的污垢時,她手上的繭正好可以替代菜瓜布呢
當然我們也可以常常聽到類似廣告詞上的構句
小孩痴痴的望著眼前的豪宅,落魄的爸爸卻這麼說"這個你喜歡嗎?爸爸買給你"
這句話到底安慰了誰?小孩因此就住在豪宅裡了嗎?還是爸爸安慰了自己
小學生會說夢話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在孩子的心裡面,現實和夢境本來就很接近
但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還說些不著邊際,言不及意的夢話
就教人傻眼了!可是這樣的劇碼天天都在上演
而且還很多人分不清真假,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想這中間的差別就在身體年齡和心理年齡的不一致吧...
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許多座標是來定義一個人是否已經成為大人
譬如,古人二十歲行弱冠之禮,以示成年
而現今民法規定,滿二十歲即為成年,刑法則概念的定在18歲
也有的家庭視子女有謀生能力時即為成年
當然還有更模楜的定義,就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
但無論怎麼樣定義成年,都以較顯性的身體年齡來做區別
其實一個人是否成熟,能不能擔起擔子,真正的決定因素在"心理"
那麼怎樣的心理年齡才叫做"成年"呢?怎樣的心理年齡才能稱之為"大人"呢?
在我心裡面的分水嶺,是這樣區隔的...
當你的肩膀上需要扛自己以外的責任時,或當你需要負擔一個別人時
你就開始成為"大人"了
而你扛的責任愈大或你負擔的別人愈多時,那麼你就"愈大人"
這樣的大人才是個成熟的個體,才能為自己講出去的話負責
讓我們一起來想像這樣的場景
兩個有著大人的身體(年齡已經不小了),但心靈上卻還是個小孩(從小衣食無缺的被呵護長大,從不需要照顧或擔負別人)
當這兩個人在一起談未來的願景時,就容易充滿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所以到頭來很容易為了彼此的"夢話"而吵架
這樣的情景就好像兩個小孩在一起討論著大人要做的事情
那常常是危險遊戲的開始,不負責任始亂終棄的結局
所以呀!其實真正存在的隱性危機是"一個人的心理年齡跟不上他自己的身體年齡"
如果我們今天以"心理年齡"做為"大人"與"小孩"的界定
將身體年齡的假象拋諸腦後
換言之,現在我們所謂的大人,就是真正能負起責任,心智成熟的心靈
那麼我們稍微排列組合一下...
大人和大人談大人的事,那就是能夠實現的大事
大人和大人說夢話,那就是純粹打混插科的玩笑話
小孩和小孩談大人的事,那就是畫餅充飢的故事
小孩和小孩說夢話,那就是兩小無猜在說心裡的話
所以呀!當我們想到成就大事時,先要成為"大人"
想要成為"大人"並不是長得夠高,拳頭夠大,年齡夠長就行了
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扛更多的責任
有沒有能力擔負更多個別人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的生命裡開始對別人負責時
你的生活中開始計劃著除了自己以外還有別人的生計時
也就是你的肩膀上開始扛著重量時
恭喜你!你已經開始成為"大人"了
這個時候你說的話才開始鏗鏘有力
我們常說"溫室裡的花朵"不就是指那些只長身體年齡不長心理年齡的人嗎!
所以不要忘了,在長大的過程中,有一個外表看不到的指標
決定著你是否已亭亭玉立,玉樹臨風
要好好餵養著你的心理年齡,讓它至少符合孔子對身心要求的標準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呀
您今年貴庚呀,身體三十,心理而立了嗎?身體四十,心理不惑了嗎?
我今年正十有五而志於學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汪飛白...痞客 的頭像
    汪飛白...痞客

    汪飛白的部落格

    汪飛白...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