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在報紙"老外看台灣"的專欄裡
看見一個斗大的標題"分數定義價值,台大是寂寞地方"
這幾個字深深的吸引著我
再見到子標題"台灣人,麻吉但不愛擁抱"
"創意高,DM摺紙盒裝物""假菁英,只愛分數排骨飯""好學生,乖乖為爸媽讀書"
這些一針見血的話,由一個來自澳洲的朋友講出來
格外令人感到鏗鏘有力
其中一開始提到他十七歲時來台灣交換學生住在宜蘭的接待家庭
他看見純樸的鄉村裡到處都充滿了民間的生命力
彷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一套謀生的本事,可以自己出來就點小生意
這在國外是不多見的(因國外的社會福利比較好)
他又發現台灣人的包容性很大,很容易擁抱來自不同地方的外來文化
譬如他住的頂樓加蓋裡,原來是個日本和室的格局
但在室內又放上了台式的神明桌,中式的窗花及西式的擺設
這樣一個民族大融合的屋子住起來也還溫暖愜意
當然台灣人喜歡擁抱新的外來事物,但卻不習慣彼此擁抱
不知道是不是受日本殖民時期的影響而產生的後遺症
他還提到在台灣朋友之間的照顧
我們在出國旅遊或到外地觀光時,很容易想到要為家人,朋友帶些什麼禮物
但這對他們而言就比較"個人主義"了
這是由一個不生在台灣不長在台灣的外國青年
對台灣鮮活傳神的觀察
我們彷彿習以為常不以為兀就這麼生活著接受著
但他們一看就看出了我們是怎麼將衝突調和在一個平衡的基礎上
他在文中也提到台灣人常將不用的DM摺成小紙盒以裝雜物或垃圾
雖不好看但很實用
台灣到處充滿著這樣的創意
他說加拿大,有好山好水可是好無聊
而台灣有點髒有點亂可是很好玩
我不知道藍眼睛看出來的世界和棕色眼睛看到的一不一樣
但至少我們有了個藍眼睛的參考組
可以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的世界裡有些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特有價值
後來他從宜蘭的鄉下來到了台北這個大都會
他覺得有"文化暈眩"的感覺
雖然語言不再是障礙,但文化開始有了隔閡
他也覺得台大是個寂寞的地方
一個美麗的大學,大家都有著相類似的作息時間
有著共同修息的科目,每天都有一群你認識的人在你身邊
你們之間有太多可以討論的話題
不論是功課,興趣,交友,未來,理想,甚且是對社會的批評對政治的漫罵
你們有太多太多可以讓你感到時間飛逝的因子
可是"寂寞"的感覺,我想是許多大學生共有的感受吧!!
奇哉!妙哉!
應該是心靈吧,是心靈的不滿足,是心靈的沒有依靠
是喧囂的馬路淹沒了心靈,是膚淺的言論背離了心靈
沒有人關心心靈的渴望,每個人都只想把那個表面的社交做好就好
在大學的校園裡,滿滿都是人
但卻很難找到一顆與你共振的心靈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是呀!也不過只是從高中到大學的短短兩年間
就足以讓自己的心靈遺落在都市叢林裡,消失在茺煙蔓草中
他覺得大學裡有太多的假菁英
那些分數至上,以分數論定價值,似乎生命早已成為分數的奴隸
彷彿成績變成顯示一個人成功的方式
他們不關心別人,不關心世界,不關心事情的道理
他們生活的意義只有分數和"排骨飯好好吃"
能考上台大,很多人從小就是學校裡的菁英
大家都是明星高中畢業一路啃著書本上來的
很多人在選填志願時是按照落點分析選填的
是按照社會觀感選填的,是按照父母的期待選填的
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可以做什麼,甚至於自己適合扮演什麼
他甚至忘了這一輩子是他自己要走的,沒人可以替代的
當然一大群蜜蜂中還是可以尋得蜂王
若大的校園裡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功課好,打份有型,會玩樂器又會寫作
而且報告的內容又精彩的不行的優秀人才
但絕大部份的乖乖牌,卻建立起了一個墮落的大學
大學裡有許多課程是無聊而且毫無意義的
大學裡有許多老師是頭腦不清楚的,本身就沒有創造力的
我們的大學之所以可以讓老師們這麼墮落
是因為我們有那麼多乖乖的學生(不知所以然的學生)在放任
回想起大學時代的我
除了家道中落的那段日子天天都忙著賺錢糊口外
我幾乎不在教室就在打牌(橋牌),不然就在山上
有許多的課程對我而言叫做"浪費生命"
我不允許自己的生命浪費在無謂的制度下或無聊的課程中
因此我在大學時期共蹺了178堂課(同學幫我算的)
有許多課是同學幫我cover的,還有許多課是學弟幫我代點的
不知道是反骨,還是叛逆,亦或是自我的覺醒
總之,我走了一條令自己無怨無悔的路
其結果是社會適應良好,自主學習能力不差
老天待我不薄,讓我有一個橫看豎看都還不錯的人生
------------------------------------------------
這是一個老外眼中的台灣
我自己親身長大的台灣,真實而深刻
很有感覺的一篇專欄
"2008.1.8.聯合報生活板(老外看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汪飛白...痞客 的頭像
    汪飛白...痞客

    汪飛白的部落格

    汪飛白...痞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